客家麒麟及功夫文化耀香江 2018

邀请香港本地6队有代表性的客家麒麟队伍,及3队客家貔貅队伍,参与汇演,每队10至12人。表演形式以传统麒麟舞﹑貔貅舞的技术要求为原则,每队演出以20分钟为限。

另外同时邀请香港本地不同客家功夫的传人同场表演,功夫表演于麒麟汇演中穿插,含白眉、龙形、东江周家螳螂、铁牛螳螂、江西竹林寺螳螂、朱家螳螂、刁家教、李家拳等。

客家功夫与麒麟 
客家文化是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广东文化的重要支流。客家人非常团结合作,在中国大陆多居于闽粤赣地区,故有浓厚的丘陵文化,客家人也被称为「丘陵上的民族」。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因此亦有「东方吉普赛人」之称。

客家麒麟
麒麟形象已有2500年的历史,最初是一种图腾、一种信仰。麒麟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吉祥仁兽,早在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且列“四灵”之首,象征着祥瑞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客家人视麒麟为吉祥物,麒麟舞是客家人从北方带到南方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以锣鼓加唢呐为伴奏,具有长江北部地区花会的风格,与广东岭南音乐不同,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艺术文化。舞麒麟集歌、舞、乐于一体,所舞麒麟的骨架用竹篾扎成,皮用各式彩布做成。分成头、尾两截,中间穿孔,舞者站在穿孔处将麒麟系在身上,在春节期间,入村上街挨家逐户恭贺新年。

现时西贡坑口客家麒麟舞已于2014年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然而实际上香港客家麒麟的传承分布非常广,例如新界多个地区的客家村落都有上百年的舞麒麟传统,例如沙头角上禾坑村、沙田排头村、大埔汀角村﹑深井村﹑筲箕湾南安坊村等,只是在传承上越来越少人学习,有面临消失的趋势,因此希望通过是次活动吸引更多年青人参与学习及传承这项中国传统文化,亦可以更好地保育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港客家功夫
客家人在香港至今有约三百年的历史。这批数以万计的客家人,在香港建立了400多条村落,并很好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及生活习惯,包括内容丰富的客家功夫。
在香港客家村中从事客家麒麟的传人中,基本上都有练习功夫的习惯。过去几十年,每当客家麒麟出棚,同时会进行称为练盘桩(连盘桩)的功夫表演,这项习俗类似福建及台湾的宋江阵(宋江仔)。以技术而言,客家功夫与客家舞麒麟的基本功有很大程度的共通点,如打八字、泼清风、行麒麟步等。

Date: 21/10/2018
Time: 中午12时至下午6时
Venue: 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广场
Programme Photo
412